2020年出台的《交通强国江苏方案》提出,到2035年我省基本建成交通强省,并明确“基本实现一日联通全球,半日通达全国,2小时畅行江苏全省,各设区市1.5小时抵达南京;铁路客运量占比达30%,铁路、水运货运周转量占比达70%以上;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下降到10%以下”等目标。
“目前江苏到全球经贸往来最密切的20个国家已实现一日联通,全国36个主要城市已提前实现半日通达。”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吴永宏介绍,省内设区市之间相互联通有78对路径路线,其中68对已实现2小时通达,未来宁淮铁路、北沿江高铁等建成后,将全面实现“江苏方案”确定的2小时畅行江苏全省、各设区市1.5小时抵达南京的目标。
运输结构调整方面,2022年全省铁路客运量占比24.6%,铁路和水路货物周转量占综合货物周转量比重69%。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下降到13.5%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.2个百分点,对照2022年全省12万亿元的GDP,相当于节省运输成本1400多亿元。
我省地区之间交通发展仍不平衡,交通基础设施配套情况与群众期盼还有距离。在加快推进高铁及过江通道等建设上,各地呼声仍很高。对此将如何回应?
“省委省政府将铁路作为综合交通建设的主战场,把过江通道建设作为着力突破的短板弱项,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扎实推进。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高清表示,目前全省高速铁路里程2218公里,除泰州外的12个设区市通高铁,县(市)覆盖率65%,高铁主骨架基本形成。
随着沪宁沿江高速铁路(南沿江)今年建成运营和北沿江、通苏嘉甬、宁淮等一批在建高铁项目加快推进,以及潍宿等铁路力争开工建设,不久后高铁将覆盖大部分县(市)。到2035年,全省轨道交通将成环成网,高速铁路约4800公里,普速铁路2100公里,城际和市域(郊)铁路约1400公里。
过江通道是交通建设近年来着力突破的重点。“目前,全省已建成过江通道18座,在建9座,其建成后宁镇扬板块将有过江通道17座、锡常泰有4座、沪苏通有6座。”高清表示,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划,我省共规划44座过江通道,到2035年已建成和在建过江通道将达36座。
规划实施后,全省将实现干线铁路、城际轨道、高速公路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等均有过江通道,隔江相望县级节点基本实现1小时连通,更好地支撑扬子江城市群拥江融合发展。
发力突破江苏航空运输发展瓶颈
近年来,江苏航空运输快速发展,已初步构建以南京禄口机场为龙头、其他8个中小机场为支撑的多层次机场体系。但总体看,江苏机场发展水平还不高,尤其缺少本土航空公司,航线设置和运力配置受制于人,特别是国际货运航线的恢复和开辟难度较大。
吴永宏坦言,江苏还面临机场单体规模较小的问题,全省最大的南京禄口机场2022年完成旅客吞吐量仅排名全国第十三。航班航线特别是国际航线不足,与江苏经济大省、外贸大省地位不相适应。
为尽快补短板,我省正加快机场项目建设,全省9个机场均开展了新一轮改扩建,年度投资26.2亿元。其中,南京禄口机场三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,力争明年开工建设,初步预计总投资433亿元;苏南硕放、常州奔牛、淮安涟水、扬泰等机场改扩建项目已开工建设,批复总投资合计超150亿元。